第316章 兵戎將起
關燈
小
中
大
“夫君,那匈奴單於,果然會放蔡大家歸漢嗎?”
是夜,孩子們已經睡下,劉闖和麋繯諸葛玲三人圍聚在屋中。
諸葛玲取出劉勇從嶺南送來的茶葉,用劉闖設計出來的茶具沖泡,屋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。
重生前,劉闖便酷愛飲茶。
他喜歡茶道,甚至跑去杭州找那炒茶的師父學習炒制茶葉的方法。
只可惜在東漢末年,人們似乎還沒有飲茶的習慣。雖然不少地方生產茶葉,但並不為人重視。隨著劉闖的勢力擴張,手下麋、甄、蘇、張四大商賈為他奔走,獲取茶葉並非一樁難事。再後來,劉闖著人炒制茶葉,在經過反覆試驗後,孤竹城終於成功的研制出炒茶之法。
這也讓劉闖萬分欣喜,閑來無事的時候,便會品嘗一番……
諸葛玲也染上了飲茶的習慣,甚至比之劉闖更加癡迷。
為此,劉闖專門找工匠打造出百套茶具,除了用以贈送他人之外,更多是留在家中供諸葛玲把玩。
劉闖品了一口茶湯,便笑道:“夫人不必擔心。
呼廚泉雖掌了南匈奴大權,可由於此前劉豹等人被殺,令他也有些焦頭爛額。他現在正需我支持,斷然不會為一女子與我反目。更何況,蔡大家是劉豹妻室,劉豹已死,與他何幹?”
麋繯對蔡琰不甚了解,但諸葛玲卻對蔡琰敬佩有加。
想當年,諸葛玲還是個小女孩兒的時候,蔡琰便是聞名天下的才女,為許多名士所稱讚。諸葛玲的叔父諸葛玄在瑯琊郡也是小有名氣,對蔡琰更是讚不絕口,使得諸葛玲留下深刻印象。
聽聞劉闖要迎回蔡文姬,諸葛玲自然萬分高興。
那模樣,活脫脫好像後世的追星族,著實讓劉闖好一番調笑。
不過,諸葛玲卻不在意,反而嗔怪道:“蔡大家才學過人,夫君便是救她回來,絕不可怠慢。
只是,你真要送蔡大家去江東嗎?”
“這個……我倒是還沒有想好。”
劉闖印象中,歷史上的蔡文姬,似乎和顧雍一直沒有什麽交集。哪怕後來顧雍為東吳丞相,蔡文姬也是留在了北方。若不是顧雍托陸遜轉告,劉闖甚至不清楚,兩人之間還有關系。
所以,對於是否送蔡文姬去江東,劉闖也沒有主意。
諸葛玲突然提起此事,倒是讓劉闖心中一動,忙開口問道:“夫人以為,是否當送蔡娘子去江東呢?”
“此事,夫君最好是和義父商議。”
劉闖頓時一拍額頭:是啊,這件事最好還是先與鄭玄商議,再做決定。
蔡邕是和鄭玄齊名的人物,更是同時代的俊傑。劉闖並不清楚二人之間的關系,但想必還是有些交集。想想看,而今和鄭玄同一時代的人物,已所剩無幾。即便是管寧胡昭等人,與鄭玄始終錯了時代。蔡文姬既然是蔡邕之女,把她從異域迎回,自然要和鄭玄商討一回。
“對了,這件事夫君別忘了告訴文舉先生。”
“嗯?”
劉闖愕然看著諸葛玲,心中更是不解。
我迎回蔡文姬,通稟鄭玄是因為鄭玄和蔡邕為同時代的人物,也在情理之中;可是孔融……好像沒聽說孔融和蔡邕有什麽關系吧。
諸葛玲忍不住笑道:“夫君難道不知,蔡大家尚有一妹,便嫁給了平陽羊衜。
而羊衜的前妻,則是文舉先生的女兒,並且和羊衜誕下一子。只是後來孔娘子病故,羊衜才去了蔡大家的妹妹……說起來,蔡娘子是蔡大家而今世上唯一的親人,而文舉先生更視羊衜為己出。兩家關系很密切,蔡娘子歸漢,文舉先生定會關心,你又怎能不與他知曉呢?”
這什麽亂七八糟的關系!
劉闖聽得有些迷糊,但大體上還是明白,孔融恐怕也很關心蔡文姬。
他想了想,輕輕拍打額頭,“羊衜何人?”
他是真不太清楚這羊衜的身份和來歷,印象中更毫無此人的記憶。
諸葛玲道:“說起這羊衜,也是名門之後。
羊家在泰山平陽縣,乃累世望族。羊衜表字子路,他的父親羊續,曾為南陽太守,在當地享有聲名。只是羊續死後,羊家有些沒落。不過在泰山郡,特別是平陽縣,依舊享有盛名。”
“夫人,你怎知道這些?”
諸葛玲露出黯然之色,“夫君莫非忘了,家父曾為泰山郡丞。”
“哦!”
劉闖頓時醒悟過來,諸葛玲的父親諸葛珪曾經是泰山郡丞,而羊家是泰山郡的名門望族,羊續更是當朝兩千石大員,諸葛玲知道羊家的事情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“若是這樣,的確是應該告之文舉先生。”
說到這裏,劉闖突然扭頭道:“繯繯,我黃昏時在花園中偶遇甄家娘子。
我之前已經說過,可以讓甄娘子回去。為何她還在家中?而且我遇到她的時候,她似乎悶悶不樂。
若沒什麽事,便讓她回家吧。”
哪知道,麋繯卻給了他一個白眼。
“夫君你說的好輕松,你可想過沒有,當初公臺先生把甄娘子擄來,所有人都以為她失身於你。你讓她回去,她又當如何自處?更不要說,甄家之所以投效,也有甄娘子的原因在裏面。你怎不想想,若是讓甄娘子回去的話,甄家顏面何存?我若不收留她,她能去何處?”
“這個……”
劉闖腦海中,又不禁浮現出那雪地中的紅衣精靈,心神一顫。
麋繯道:“夫君你若真可憐她,便娶她過門就是,給她一個名份,遠勝於這般心中掛念。”
“我沒有!”
哪知道這話出口,卻引來麋繯和諸葛玲兩人的白眼。
就算是劉闖自己,也覺得這話出口,似乎略有些虧心……
“左右已經成這樣子,夫君而今貴為皇叔,又為一方諸侯,便娶了甄娘子也算不得過分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反正這件事,妾身開不得口。
如果真要讓甄娘子回去,怕最後會是一場慘劇。”
劉闖不禁,默然……
劉闖不開口,卻不代表他不同意。
事實上面對甄宓這樣一個有’落神‘美譽的女人,是男人就無法抵擋她的風情。
不過這件事他卻不適宜出面,自有麋繯和諸葛玲負責打理。說起來,荀旦和曹憲都是平妻,但畢竟她二人年紀太小,特別是荀旦,基本上還是個不懂事的小丫頭,所以家中事務基本上是麋繯一手掌控,諸葛玲一旁輔佐。還別說,這兩個女人倒是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條。
劉闖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情,是蔡文姬的安排。
“昭姬絕不可往江東!”
哪知道,劉闖剛一提出,想要把蔡文姬送去江東,就惹來鄭玄和孔融的激烈反對。
“孟彥,我並非古板之人,也不是說,昭姬不能嫁人。
只是這件事,絕不可由你來做,若不然只能平白得罪了人……不管怎樣,昭姬曾嫁於河東衛仲道,是衛家的媳婦。哪怕她後來反出衛家,但名義上依舊和衛家有不同尋常的關聯。
衛家乃河東望族,孟彥將來說不得需衛家諸多幫襯。
若你把昭姬送去江東,弄個不好便會惹來衛家的仇視,甚至會與你為敵……而今你坐擁幽州,雄踞塞北,看似強大,實則根基仍不穩固。似這些名門望族,還是盡量交好為上,切不可輕易得罪。你迎昭姬歸漢是一件好事,但除此之外,你最好不要有動作,且看情況再定。
另外,你迎回昭姬的事情,我派人通知伯儒,讓他衛家也好承你這份情誼……但不管怎樣,此事和顧雍無關。”
劉闖那想到,這裏面還有如此多的周折。
在他的印象當中,歷史上蔡文姬歸漢之後,曹操也把她許配了人家,好像衛家並沒有跳出來反對。
可世上,曹操迎回蔡文姬的時候,他已貴為丞相。
手中大權在握,根基已穩。
當時衛家的家主衛覬,也在曹操手底下討生活。在那種情況下,衛家人自然不可能有怨言……
但劉闖不一樣,他的威望遠比不得曹操,更不要說根基更不夠穩固。
這種情況治下得罪了河東望族,對他絕無任何好處。
劉闖哪知道這其中的奧妙,只是鄭玄這麽說,他自然也不好再開口。倒是一旁的孔融,突然間眼珠子一轉,“昭姬才思敏捷,博覽群書。
伯喈在世時,曾藏書萬卷,不泛孤本和珍本。可惜長安動蕩,伯喈身亡,以至於許多典籍損毀。昭姬歸漢,若沒有其他的去處,不如先搬來孤竹城,也能夠幫襯一下我們這些老朽。”
孔融這建議,立刻得到鄭玄的讚同。
對此,劉闖倒是不甚在意,若蔡文姬能夠留在孤竹城,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“對了,昭姬歸漢,孤苦無依。
她這世上只有一個妹妹,而今嫁於子路,居於平陽。
依我看,不如我書信一封與子路,讓他帶著貞姬來幽州……子路頗有才幹,與其在家中虛度光陰,倒不如讓他前來幽州,也能為皇叔分擔一些憂慮。康成公,你以為這樣安排,如何?”
鄭玄聞聽大笑,指著孔融連連搖頭。
“你這老貨,心疼女婿,與為他籌謀便是了,哪兒來這許多的周章?”
孔融被鄭玄識破了用意,卻毫無羞愧之色,反而昂著頭嘿嘿直笑,顯得格外得意。
羊衜是誰?
劉闖並不是很在意。
不過想來孔融如此推崇,而鄭玄也沒有阻止,應該是有些本事。劉闖現在,可說是急需人才。頂級謀士有諸葛亮司馬懿徐庶等人足矣,可是基層人才,卻屈指可數。若非手中無人,劉闖說不定早就把步騭給調回身邊。畢竟跟隨劉闖最久,很多事情配合起來更加的輕松。
若還是不成,就讓羊衜去南山書院做個教諭,總不至於薄了孔融的顏面……
直到後來,劉闖從鄭玄口中才知道了孔融為何如此熱情推薦羊衜的真實原因。
孔融的女兒嫁給羊衜之後,生下一子名叫羊發。孔融女兒過世後,羊衜續弦娶了蔡貞姬,也就是蔡文姬的妹妹,蔡邕的二女兒。蔡貞姬嫁給羊衜不久後,也生下一子,名叫羊承。建安五年,泰山郡發生疫情,羊發和羊承一病不起。時羊家破敗,家道沒落,頗有些貧寒。
蔡貞姬無力照顧兩個孩子,無奈之下選擇了羊發為主。
結果,羊發的病好了,羊承卻因為年幼體弱而亡。從這個時代的現實情況來看,蔡貞姬的選擇並無錯誤。羊發年紀大,身體的抗疫能力比羊承強。如果蔡貞姬分散精力,很可能是兩個孩子都無法活下來。所以她選擇了照顧羊發,而忽視了年幼體弱的羊承,也在情理中。
只是,羊承畢竟是蔡貞姬的親生骨肉。
羊承一死,蔡貞姬有些恍惚,魂不守舍……
加之大疫過後,平陽破敗,人心惶惶。羊衜此時的名聲尚不顯赫,家道有中落,以至於生活艱難。
他倒是沒有其他想法,只是在信中與孔融訴說了一番心中苦悶。
在羊衜看來,幽州苦寒,孔融在遼西的日子怕也不太好過。可他又怎知道,劉闖對南山書院的支持力度?別的不說,有鄭玄坐鎮孤竹城,足以保證南山書院的生活,不會太過艱苦。
哪怕劉闖對外鏖戰不止,整個幽州傾力支持的時候,南山書院的物資和生活始終未受影響。
孔融對這個女婿,非常喜愛。
哪怕女兒早已經過世,卻依舊不改他對羊衜的關懷。
得知平陽疫情餘波未平,羊衜生活艱難的消息之後,孔融就動了心思,想要幫襯羊衜一把。不為別的,羊發是孔融的親外孫。蔡貞姬為照顧他的外孫,而失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,這份情意孔融牢記在心。蔡貞姬留在平陽,睹物思人會更加痛苦,倒不如離開平陽散散心……
只是,孔融這個想法,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與劉闖說明。
也是劉闖太過忙碌,出兵幽州以來戰事不止,讓孔融實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煩劉闖。當然了,這其中還有一個意思:幽州戰事未止的時候,劉闖前途未蔔。那時候把羊衜找來,未必是一個最佳選擇。自己已經搭上劉闖這艘船,萬一發生意外,很可能會把女婿一家也搭進去。
可現在,情況已經不同。
伴隨著劉闖雄踞塞北,坐擁幽州,虎視並、冀,逐鹿中原之勢已顯露無疑。
孔融當初投奔劉闖,更多是響應鄭玄號召,編撰四庫全書。但隨著他在劉闖身邊日久,特別是劉闖在遼西立足之後,孔融便覺察到,劉闖常有神來之筆,料事如神。雖然兩次院草之戰中,劉闖看似賭博一樣的做出選擇,但不管怎樣,他賭贏了!這更說明,劉闖氣運在身。
人常說,雪中送炭難,可錦上添花卻很容易。
劉闖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擁有涿鹿中原,中興漢室的能力,那麽孔融這心思也就隨之活泛。
但孔融老妻亡故,只留下一女,也因病過世。
後來到不其後,在管寧的幫助下又娶了一個當地名門之女,在建安四年生下一子後,又在今年中生下一女。長子而今,年方兩歲,幼女尚在繈褓之中,他也不可能把兒女推薦給劉闖。但孔融視羊衜如子,所以便向劉闖推薦羊衜前來,也算是為日後謀劃,為兒女做鋪墊。
從這一方面而言,也說明了劉闖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。
此前劉闖手中招攬了一大批人才,但大都是寒門士子,亦或者因家道破落投奔。不過更多的,還是劉闖依靠血緣關系而獲得的人才。可是似孔融這樣主動舉薦親人的現象,著實不多。
別的不說,南山書院中不泛名門子弟,可是大都還處於觀望。
以至於書院中學子甚多。但真正出來幫助劉闖的人。卻屈指可數……鄭玄的弟子崔州平、王經、徐邈;胡昭的弟子周奇……其中。崔州平更多是實習,還算不得是真正為劉闖效力。
“文舉此次舉薦子路,為孟彥算是打開了局面。”
這是一種承認。
鄭玄笑著對劉闖解釋一番後,也露出一抹快活之色。
“老大人,今燕京已初見規模,我欲請大兄為燕京令,不知可否?”
這幾年,鄭玄之子鄭仁一直呆在孤竹城。
對鄭仁的才幹。劉闖已經有了深刻了解……這是一個能腳踏實地做事,而且極為剛直之人。
所以,劉闖便有了提拔鄭仁之意。
一來鄭仁確有才幹,其治下孤竹城包涵了書院和工坊,可以說是一個集教育和工業為一體的城市。鄭仁埋首孤竹城三載,將這個最初不過幾千人的小城,發展為而今已有近三萬人的縣城規模。在他的治下,孤竹城可謂是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,非常興旺。據說。鄭仁正準備擴大孤竹城規模,並且在距離孤竹城東北三十裏處。建造一個坊市,來加強商業往來。
這一切,無不說明了鄭仁的才學。
當然這第二點,也是想要感謝鄭玄這些年來的支持。
當初如果沒有鄭玄挺身而出,劉闖決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就……而在劉闖決意棄北海和東萊二郡的時候,也是鄭玄義無反顧的站出來,幫他游說孔融胡昭等人,隨劉闖來到這苦寒遼西。
雖說劉闖沒有任何怠慢之處,但沒有鄭玄的支持,他也不可能發展到而今的地步。
內心中,劉闖一直非常感激鄭玄,卻無回報的機會。
鄭玄內心強大,無欲自剛。
此前劉闖立足未穩,也不願讓鄭仁涉入太深。
而今,他也算是打下了基業,便想要回報鄭玄。而最好的方式,便是提拔鄭仁。相信鄭玄也不會拒絕。
這個時代的大儒,還沒有後世那種矯情。
鄭玄當然清楚那燕京的重要,在很長一段時間,燕京說不得會成為整個北方的政治和經濟中心。若鄭仁為燕京令,便等於邁出了堅實的一步,從最初游離於核心層邊緣,而變為劉闖的心腹。劉闖的想法,鄭玄當然知道。但他卻不會插手,因為他相信劉闖心中,早有安排。
“益恩若為燕京令,倒也適合。”
鄭玄才不會推三阻四,自己兒子的本領自己清楚,有道是舉賢不避親,我又何必去遮遮掩掩?
“老大人,不如一同前往燕京。
如此可以與大兄團圓,而且我也想在燕京再開設一個書院,老大人正好坐鎮。”
鄭玄醉心於教育,劉闖當然知道。
可他沒想到鄭玄卻搖頭拒絕,“燕京書院開設,聲勢定強於孤竹城。
說實話,孤竹城更適合純粹的研究,教書育人……我已老朽,實不願再去操勞。孟彥若想在燕京開設書院,我便不參與其中。不過我可以為你推薦兩人,幼安和根矩才是合適人選。”
管寧、邴原?
劉闖想了想,也頗為讚成。
這兩人本就是聞名天下的名士,這幾年名鄭玄副手,實則南山書院的一切,都是由他二人操辦。
南山書院的格局,終究是小了些。
若管寧和邴原願意接受燕京書院,的確是最為適合。
劉闖當下也不強求,鄭玄更沒有再談論此事。
眼見著年關將至,涿郡縣城裏熱鬧非凡。
鄭玄突然道:“孟彥,來年可還要興兵戎之事?”
劉闖一怔,輕輕搖頭道:“而今幽州上下勞頓,已疲憊不堪。
若再起兵戎之事,恐怕會使得幽州本就不甚牢固的根基壞掉……所以,開春以後,我欲鼓勵農耕蠶桑等事務,至少在入秋之前,不會再有兵禍發生。也算是為幽州父老,求喘息之機。”
鄭玄眼睛一瞇,輕聲道:“如此說來,你欲和袁尚聯合?”
劉闖聽了一驚,詫異向鄭玄看去。
聯袁抗曹的決策,才剛剛決定下來,劉闖內部除少數幾人知曉外。並未傳於他人。
不過。劉闖旋即便想明白了其中關鍵:鄭玄是何等人物?人老成精……這種事情。只要有個蛛絲馬跡,他就能猜出端倪。
果然,鄭玄笑道:“你莫吃驚,這件事我也是剛猜到。
若不是你說要在秋後用兵,我未必能看出端倪。這樣也好,兩年征伐……幽州實已不堪重負。我聽說你準備吸納五十萬流民,確是一件好事。幽州人口確少了些,難與曹操相爭。
不過。若曹操再興兵事,則魏郡、清河必將為戰亂波及。
這兩個地方,也是冀州人口最為興盛之地,到時候你不如設法在兩地多招些流民,也是功德無量。”
根據司馬懿黃閣調查,魏郡和清河兩地,合計人口一百五十萬人,占居整個冀州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劉闖輕輕點頭,“老大人吩咐,闖牢記在心!”
建安六年十二月。連天大雪,染白了河北大地。
鄴城上空。愁雲籠罩。
曹操在豫州、兗州兩地開始征兵,對河北虎視眈眈……
同時,曹操命才投到帳下的大將顏良為先鋒,許攸為軍師屯兵延津,準備在年後跨河而戰。
顏良竟然投降了曹操?
這消息傳到了黎陽之後,袁譚頓時就慌了手腳。
顏良是什麽人?河北四庭柱之一,當年袁紹帳下大將,勇武過人。
而許攸更是袁紹當年的謀主,智謀非凡。這兩人合作反戈一擊,使得黎陽袁軍未戰便亂了陣腳。
許攸和袁氏,已水火不容。
當初他夜奔曹營,令袁紹官渡大敗。
本來,袁紹倒沒想過去找許攸家人的麻煩,可耐不住他手下一幫人揣摩他心意,竟然將許攸滿門抄斬。
等袁紹返回鄴城的時候,已經為時已晚。
許攸一家三十餘口,被殺了個精光……其中更有許攸剛出世的小孫子,也未能幸免。許攸得知消息後,對袁紹恨之入骨。想當年,我為你出生入死,更為你四處奔走,你袁本初才有了而今的基業。可你在做了大將軍後,卻逐漸疏遠於我,對我的計策從來不肯采納……
我也是沒辦法,才離你而去。
可你怎能如此心狠手辣,連我那孫兒都不肯放過?
若非這樣,許攸未必會出面,為曹操游說顏良文醜。畢竟這兩人對袁紹極為忠心……但許攸的資歷比二人更老,勸降之時,更是引經據典,最終使得顏良文醜二人,改變了主意。
特別是袁紹一死,顏良文醜更無半點牽掛。
得知曹操欲出兵河北,他二人便急不可待的想要立功,於是便討來這先鋒之職。
本來,曹操並不放心顏良為先鋒。可這時候許攸卻站出來,表示願為軍師,助顏良攻打黎陽。
這兩個人都是河北舊臣,而且威望極高。
一文一武相得益彰,更重要的是,顏良對許攸素來尊重。
“主公便答應他二人就是。
子遠對袁氏,可謂恨之入骨,早有報覆之心。若不讓他前去,反而會讓他心生怨念……更重要的是,若袁軍知道他們的對手是顏良和許攸的時候,恐怕不用交鋒,便亂了陣腳。”
曹操在賈詡的勸說下,最終決定使顏良為先鋒。
果不出賈詡的預料,這二人才一屯兵延津,尚未出兵,黎陽的袁熙便慌亂起來。
莫說袁熙,就連郭圖也感到緊張。
他心裏面清楚,當初誅殺許攸一家的事情,他可是沒少在裏面推波助瀾。許攸的本事,郭圖心知肚明。若非如此,他也不會對許攸這麽忌憚。所以,當他得知許攸回來,心裏頓時緊張。
“主公,許子遠和顏良聯手,恐怕非同小可。
單憑我等,難是他二人對手,當盡快通知三公子,請他派發援兵前來。”
袁熙有些抹不開面子,但心裏也清楚,這時候不應該再斤斤計較。再三思忖之後,他派人前往鄴城,懇求袁尚來援。袁尚得知消息後,也是大驚失色。父親方過世,河北尚處於動蕩,北方劉闖咄咄逼人,曹操便要出兵攻打?這種情況之下,又如何抵擋曹操那兇猛攻勢?
“今曹賊趁我河北動蕩,出兵來犯。
袁顯思派人前來求援,我當如何是好?”
袁尚話音未落,便見一人起身道:“有道是唇亡齒寒,主公雖與大公子有隙,卻為私怨……而今操賊來犯,關系到大將軍基業。主公切不可因私怨而置公義而不顧,當出兵援助。”
此人,名叫沮宗,是沮授的弟弟。
想當初,沮授認為袁氏不可取勝,故而散盡家財,讓沮宗請辭。
可是沮宗卻認為袁氏必勝,不肯聽從沮授的主意……但也正因為這個緣故,他得到袁尚重用。哪怕是後來沮授歸降劉闖,袁尚對沮宗的信任不改。說實話,袁尚內心裏也存著念想,希望沮授能回心轉意,助他一臂之力。可誰知道,沮授在樊輿亭大敗之後,早已心灰意冷。哪怕他投降了劉闖,卻不願意為劉闖效力,跑去孤竹城找田豐作伴,可算是隱世不出。
不過,沮宗所言,也並非沒有道理。
自己和袁譚雖有些矛盾,卻不能見死不救。
只是……
袁尚剛要開口,又見一人起身,“仲與所言甚是,不過曹操而今氣焰正熾,又有顏良和許攸二人為先鋒,他二人對河北極為熟悉。
今大將軍故去,冀州正處於動蕩……單憑主公前去支援,也未必是那操賊對手,當另起援助。”
說話之人,名叫陰夔,拜豫州刺史之職。
在曹操和袁紹對立的時候,雙方各自分封官員,以至於許多官職重合。
曹操拜賈詡為豫州刺史,可袁紹卻封了陰夔為豫州刺史。這種事情,在東漢末年,諸侯林立時期,乃至於整個三國時期,都司空見慣。就好像袁譚自領車騎將軍,可實際上在此之前,曹操已封劉闖為車騎將軍……誰為正統,誰為奸妄?在這段時間裏,說實話並不重要。
“子敬將軍有何妙計?”
此子敬,非彼子敬,陰夔表字子敬,與魯肅的表字恰好相同。
不過,此事的魯肅,卻遠沒有陰夔的名聲響亮。
陰夔道:“想當初,天子發衣帶詔,有武威太守馬騰署名。
而今馬騰坐鎮西涼,麾下雄兵過萬,實力強橫。主公可使人前往武威,游說馬騰出兵援助。
若馬騰起兵,關中必亂……則操賊勢必會自亂陣腳。
除此之外,主公可再遣人往荊州,請劉表出兵。我聽說,劉玄德而今在荊州棲身,此人與曹操頗有恩怨,定會慨然相助。”
袁尚聞聽,不禁深以為然。
“可不管馬騰還是劉表,恐怕都是遠水不解近渴。”
陰夔猶豫了一下,輕聲道:“其實主公還有一路援兵,卻要看主公心胸若何。”
袁尚一怔,眼睛不禁瞇成一條縫。
半晌後,他輕聲道:“子敬說的,可是那幽州劉孟彥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是夜,孩子們已經睡下,劉闖和麋繯諸葛玲三人圍聚在屋中。
諸葛玲取出劉勇從嶺南送來的茶葉,用劉闖設計出來的茶具沖泡,屋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。
重生前,劉闖便酷愛飲茶。
他喜歡茶道,甚至跑去杭州找那炒茶的師父學習炒制茶葉的方法。
只可惜在東漢末年,人們似乎還沒有飲茶的習慣。雖然不少地方生產茶葉,但並不為人重視。隨著劉闖的勢力擴張,手下麋、甄、蘇、張四大商賈為他奔走,獲取茶葉並非一樁難事。再後來,劉闖著人炒制茶葉,在經過反覆試驗後,孤竹城終於成功的研制出炒茶之法。
這也讓劉闖萬分欣喜,閑來無事的時候,便會品嘗一番……
諸葛玲也染上了飲茶的習慣,甚至比之劉闖更加癡迷。
為此,劉闖專門找工匠打造出百套茶具,除了用以贈送他人之外,更多是留在家中供諸葛玲把玩。
劉闖品了一口茶湯,便笑道:“夫人不必擔心。
呼廚泉雖掌了南匈奴大權,可由於此前劉豹等人被殺,令他也有些焦頭爛額。他現在正需我支持,斷然不會為一女子與我反目。更何況,蔡大家是劉豹妻室,劉豹已死,與他何幹?”
麋繯對蔡琰不甚了解,但諸葛玲卻對蔡琰敬佩有加。
想當年,諸葛玲還是個小女孩兒的時候,蔡琰便是聞名天下的才女,為許多名士所稱讚。諸葛玲的叔父諸葛玄在瑯琊郡也是小有名氣,對蔡琰更是讚不絕口,使得諸葛玲留下深刻印象。
聽聞劉闖要迎回蔡文姬,諸葛玲自然萬分高興。
那模樣,活脫脫好像後世的追星族,著實讓劉闖好一番調笑。
不過,諸葛玲卻不在意,反而嗔怪道:“蔡大家才學過人,夫君便是救她回來,絕不可怠慢。
只是,你真要送蔡大家去江東嗎?”
“這個……我倒是還沒有想好。”
劉闖印象中,歷史上的蔡文姬,似乎和顧雍一直沒有什麽交集。哪怕後來顧雍為東吳丞相,蔡文姬也是留在了北方。若不是顧雍托陸遜轉告,劉闖甚至不清楚,兩人之間還有關系。
所以,對於是否送蔡文姬去江東,劉闖也沒有主意。
諸葛玲突然提起此事,倒是讓劉闖心中一動,忙開口問道:“夫人以為,是否當送蔡娘子去江東呢?”
“此事,夫君最好是和義父商議。”
劉闖頓時一拍額頭:是啊,這件事最好還是先與鄭玄商議,再做決定。
蔡邕是和鄭玄齊名的人物,更是同時代的俊傑。劉闖並不清楚二人之間的關系,但想必還是有些交集。想想看,而今和鄭玄同一時代的人物,已所剩無幾。即便是管寧胡昭等人,與鄭玄始終錯了時代。蔡文姬既然是蔡邕之女,把她從異域迎回,自然要和鄭玄商討一回。
“對了,這件事夫君別忘了告訴文舉先生。”
“嗯?”
劉闖愕然看著諸葛玲,心中更是不解。
我迎回蔡文姬,通稟鄭玄是因為鄭玄和蔡邕為同時代的人物,也在情理之中;可是孔融……好像沒聽說孔融和蔡邕有什麽關系吧。
諸葛玲忍不住笑道:“夫君難道不知,蔡大家尚有一妹,便嫁給了平陽羊衜。
而羊衜的前妻,則是文舉先生的女兒,並且和羊衜誕下一子。只是後來孔娘子病故,羊衜才去了蔡大家的妹妹……說起來,蔡娘子是蔡大家而今世上唯一的親人,而文舉先生更視羊衜為己出。兩家關系很密切,蔡娘子歸漢,文舉先生定會關心,你又怎能不與他知曉呢?”
這什麽亂七八糟的關系!
劉闖聽得有些迷糊,但大體上還是明白,孔融恐怕也很關心蔡文姬。
他想了想,輕輕拍打額頭,“羊衜何人?”
他是真不太清楚這羊衜的身份和來歷,印象中更毫無此人的記憶。
諸葛玲道:“說起這羊衜,也是名門之後。
羊家在泰山平陽縣,乃累世望族。羊衜表字子路,他的父親羊續,曾為南陽太守,在當地享有聲名。只是羊續死後,羊家有些沒落。不過在泰山郡,特別是平陽縣,依舊享有盛名。”
“夫人,你怎知道這些?”
諸葛玲露出黯然之色,“夫君莫非忘了,家父曾為泰山郡丞。”
“哦!”
劉闖頓時醒悟過來,諸葛玲的父親諸葛珪曾經是泰山郡丞,而羊家是泰山郡的名門望族,羊續更是當朝兩千石大員,諸葛玲知道羊家的事情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“若是這樣,的確是應該告之文舉先生。”
說到這裏,劉闖突然扭頭道:“繯繯,我黃昏時在花園中偶遇甄家娘子。
我之前已經說過,可以讓甄娘子回去。為何她還在家中?而且我遇到她的時候,她似乎悶悶不樂。
若沒什麽事,便讓她回家吧。”
哪知道,麋繯卻給了他一個白眼。
“夫君你說的好輕松,你可想過沒有,當初公臺先生把甄娘子擄來,所有人都以為她失身於你。你讓她回去,她又當如何自處?更不要說,甄家之所以投效,也有甄娘子的原因在裏面。你怎不想想,若是讓甄娘子回去的話,甄家顏面何存?我若不收留她,她能去何處?”
“這個……”
劉闖腦海中,又不禁浮現出那雪地中的紅衣精靈,心神一顫。
麋繯道:“夫君你若真可憐她,便娶她過門就是,給她一個名份,遠勝於這般心中掛念。”
“我沒有!”
哪知道這話出口,卻引來麋繯和諸葛玲兩人的白眼。
就算是劉闖自己,也覺得這話出口,似乎略有些虧心……
“左右已經成這樣子,夫君而今貴為皇叔,又為一方諸侯,便娶了甄娘子也算不得過分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反正這件事,妾身開不得口。
如果真要讓甄娘子回去,怕最後會是一場慘劇。”
劉闖不禁,默然……
劉闖不開口,卻不代表他不同意。
事實上面對甄宓這樣一個有’落神‘美譽的女人,是男人就無法抵擋她的風情。
不過這件事他卻不適宜出面,自有麋繯和諸葛玲負責打理。說起來,荀旦和曹憲都是平妻,但畢竟她二人年紀太小,特別是荀旦,基本上還是個不懂事的小丫頭,所以家中事務基本上是麋繯一手掌控,諸葛玲一旁輔佐。還別說,這兩個女人倒是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條。
劉闖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情,是蔡文姬的安排。
“昭姬絕不可往江東!”
哪知道,劉闖剛一提出,想要把蔡文姬送去江東,就惹來鄭玄和孔融的激烈反對。
“孟彥,我並非古板之人,也不是說,昭姬不能嫁人。
只是這件事,絕不可由你來做,若不然只能平白得罪了人……不管怎樣,昭姬曾嫁於河東衛仲道,是衛家的媳婦。哪怕她後來反出衛家,但名義上依舊和衛家有不同尋常的關聯。
衛家乃河東望族,孟彥將來說不得需衛家諸多幫襯。
若你把昭姬送去江東,弄個不好便會惹來衛家的仇視,甚至會與你為敵……而今你坐擁幽州,雄踞塞北,看似強大,實則根基仍不穩固。似這些名門望族,還是盡量交好為上,切不可輕易得罪。你迎昭姬歸漢是一件好事,但除此之外,你最好不要有動作,且看情況再定。
另外,你迎回昭姬的事情,我派人通知伯儒,讓他衛家也好承你這份情誼……但不管怎樣,此事和顧雍無關。”
劉闖那想到,這裏面還有如此多的周折。
在他的印象當中,歷史上蔡文姬歸漢之後,曹操也把她許配了人家,好像衛家並沒有跳出來反對。
可世上,曹操迎回蔡文姬的時候,他已貴為丞相。
手中大權在握,根基已穩。
當時衛家的家主衛覬,也在曹操手底下討生活。在那種情況下,衛家人自然不可能有怨言……
但劉闖不一樣,他的威望遠比不得曹操,更不要說根基更不夠穩固。
這種情況治下得罪了河東望族,對他絕無任何好處。
劉闖哪知道這其中的奧妙,只是鄭玄這麽說,他自然也不好再開口。倒是一旁的孔融,突然間眼珠子一轉,“昭姬才思敏捷,博覽群書。
伯喈在世時,曾藏書萬卷,不泛孤本和珍本。可惜長安動蕩,伯喈身亡,以至於許多典籍損毀。昭姬歸漢,若沒有其他的去處,不如先搬來孤竹城,也能夠幫襯一下我們這些老朽。”
孔融這建議,立刻得到鄭玄的讚同。
對此,劉闖倒是不甚在意,若蔡文姬能夠留在孤竹城,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“對了,昭姬歸漢,孤苦無依。
她這世上只有一個妹妹,而今嫁於子路,居於平陽。
依我看,不如我書信一封與子路,讓他帶著貞姬來幽州……子路頗有才幹,與其在家中虛度光陰,倒不如讓他前來幽州,也能為皇叔分擔一些憂慮。康成公,你以為這樣安排,如何?”
鄭玄聞聽大笑,指著孔融連連搖頭。
“你這老貨,心疼女婿,與為他籌謀便是了,哪兒來這許多的周章?”
孔融被鄭玄識破了用意,卻毫無羞愧之色,反而昂著頭嘿嘿直笑,顯得格外得意。
羊衜是誰?
劉闖並不是很在意。
不過想來孔融如此推崇,而鄭玄也沒有阻止,應該是有些本事。劉闖現在,可說是急需人才。頂級謀士有諸葛亮司馬懿徐庶等人足矣,可是基層人才,卻屈指可數。若非手中無人,劉闖說不定早就把步騭給調回身邊。畢竟跟隨劉闖最久,很多事情配合起來更加的輕松。
若還是不成,就讓羊衜去南山書院做個教諭,總不至於薄了孔融的顏面……
直到後來,劉闖從鄭玄口中才知道了孔融為何如此熱情推薦羊衜的真實原因。
孔融的女兒嫁給羊衜之後,生下一子名叫羊發。孔融女兒過世後,羊衜續弦娶了蔡貞姬,也就是蔡文姬的妹妹,蔡邕的二女兒。蔡貞姬嫁給羊衜不久後,也生下一子,名叫羊承。建安五年,泰山郡發生疫情,羊發和羊承一病不起。時羊家破敗,家道沒落,頗有些貧寒。
蔡貞姬無力照顧兩個孩子,無奈之下選擇了羊發為主。
結果,羊發的病好了,羊承卻因為年幼體弱而亡。從這個時代的現實情況來看,蔡貞姬的選擇並無錯誤。羊發年紀大,身體的抗疫能力比羊承強。如果蔡貞姬分散精力,很可能是兩個孩子都無法活下來。所以她選擇了照顧羊發,而忽視了年幼體弱的羊承,也在情理中。
只是,羊承畢竟是蔡貞姬的親生骨肉。
羊承一死,蔡貞姬有些恍惚,魂不守舍……
加之大疫過後,平陽破敗,人心惶惶。羊衜此時的名聲尚不顯赫,家道有中落,以至於生活艱難。
他倒是沒有其他想法,只是在信中與孔融訴說了一番心中苦悶。
在羊衜看來,幽州苦寒,孔融在遼西的日子怕也不太好過。可他又怎知道,劉闖對南山書院的支持力度?別的不說,有鄭玄坐鎮孤竹城,足以保證南山書院的生活,不會太過艱苦。
哪怕劉闖對外鏖戰不止,整個幽州傾力支持的時候,南山書院的物資和生活始終未受影響。
孔融對這個女婿,非常喜愛。
哪怕女兒早已經過世,卻依舊不改他對羊衜的關懷。
得知平陽疫情餘波未平,羊衜生活艱難的消息之後,孔融就動了心思,想要幫襯羊衜一把。不為別的,羊發是孔融的親外孫。蔡貞姬為照顧他的外孫,而失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,這份情意孔融牢記在心。蔡貞姬留在平陽,睹物思人會更加痛苦,倒不如離開平陽散散心……
只是,孔融這個想法,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與劉闖說明。
也是劉闖太過忙碌,出兵幽州以來戰事不止,讓孔融實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煩劉闖。當然了,這其中還有一個意思:幽州戰事未止的時候,劉闖前途未蔔。那時候把羊衜找來,未必是一個最佳選擇。自己已經搭上劉闖這艘船,萬一發生意外,很可能會把女婿一家也搭進去。
可現在,情況已經不同。
伴隨著劉闖雄踞塞北,坐擁幽州,虎視並、冀,逐鹿中原之勢已顯露無疑。
孔融當初投奔劉闖,更多是響應鄭玄號召,編撰四庫全書。但隨著他在劉闖身邊日久,特別是劉闖在遼西立足之後,孔融便覺察到,劉闖常有神來之筆,料事如神。雖然兩次院草之戰中,劉闖看似賭博一樣的做出選擇,但不管怎樣,他賭贏了!這更說明,劉闖氣運在身。
人常說,雪中送炭難,可錦上添花卻很容易。
劉闖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擁有涿鹿中原,中興漢室的能力,那麽孔融這心思也就隨之活泛。
但孔融老妻亡故,只留下一女,也因病過世。
後來到不其後,在管寧的幫助下又娶了一個當地名門之女,在建安四年生下一子後,又在今年中生下一女。長子而今,年方兩歲,幼女尚在繈褓之中,他也不可能把兒女推薦給劉闖。但孔融視羊衜如子,所以便向劉闖推薦羊衜前來,也算是為日後謀劃,為兒女做鋪墊。
從這一方面而言,也說明了劉闖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。
此前劉闖手中招攬了一大批人才,但大都是寒門士子,亦或者因家道破落投奔。不過更多的,還是劉闖依靠血緣關系而獲得的人才。可是似孔融這樣主動舉薦親人的現象,著實不多。
別的不說,南山書院中不泛名門子弟,可是大都還處於觀望。
以至於書院中學子甚多。但真正出來幫助劉闖的人。卻屈指可數……鄭玄的弟子崔州平、王經、徐邈;胡昭的弟子周奇……其中。崔州平更多是實習,還算不得是真正為劉闖效力。
“文舉此次舉薦子路,為孟彥算是打開了局面。”
這是一種承認。
鄭玄笑著對劉闖解釋一番後,也露出一抹快活之色。
“老大人,今燕京已初見規模,我欲請大兄為燕京令,不知可否?”
這幾年,鄭玄之子鄭仁一直呆在孤竹城。
對鄭仁的才幹。劉闖已經有了深刻了解……這是一個能腳踏實地做事,而且極為剛直之人。
所以,劉闖便有了提拔鄭仁之意。
一來鄭仁確有才幹,其治下孤竹城包涵了書院和工坊,可以說是一個集教育和工業為一體的城市。鄭仁埋首孤竹城三載,將這個最初不過幾千人的小城,發展為而今已有近三萬人的縣城規模。在他的治下,孤竹城可謂是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,非常興旺。據說。鄭仁正準備擴大孤竹城規模,並且在距離孤竹城東北三十裏處。建造一個坊市,來加強商業往來。
這一切,無不說明了鄭仁的才學。
當然這第二點,也是想要感謝鄭玄這些年來的支持。
當初如果沒有鄭玄挺身而出,劉闖決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就……而在劉闖決意棄北海和東萊二郡的時候,也是鄭玄義無反顧的站出來,幫他游說孔融胡昭等人,隨劉闖來到這苦寒遼西。
雖說劉闖沒有任何怠慢之處,但沒有鄭玄的支持,他也不可能發展到而今的地步。
內心中,劉闖一直非常感激鄭玄,卻無回報的機會。
鄭玄內心強大,無欲自剛。
此前劉闖立足未穩,也不願讓鄭仁涉入太深。
而今,他也算是打下了基業,便想要回報鄭玄。而最好的方式,便是提拔鄭仁。相信鄭玄也不會拒絕。
這個時代的大儒,還沒有後世那種矯情。
鄭玄當然清楚那燕京的重要,在很長一段時間,燕京說不得會成為整個北方的政治和經濟中心。若鄭仁為燕京令,便等於邁出了堅實的一步,從最初游離於核心層邊緣,而變為劉闖的心腹。劉闖的想法,鄭玄當然知道。但他卻不會插手,因為他相信劉闖心中,早有安排。
“益恩若為燕京令,倒也適合。”
鄭玄才不會推三阻四,自己兒子的本領自己清楚,有道是舉賢不避親,我又何必去遮遮掩掩?
“老大人,不如一同前往燕京。
如此可以與大兄團圓,而且我也想在燕京再開設一個書院,老大人正好坐鎮。”
鄭玄醉心於教育,劉闖當然知道。
可他沒想到鄭玄卻搖頭拒絕,“燕京書院開設,聲勢定強於孤竹城。
說實話,孤竹城更適合純粹的研究,教書育人……我已老朽,實不願再去操勞。孟彥若想在燕京開設書院,我便不參與其中。不過我可以為你推薦兩人,幼安和根矩才是合適人選。”
管寧、邴原?
劉闖想了想,也頗為讚成。
這兩人本就是聞名天下的名士,這幾年名鄭玄副手,實則南山書院的一切,都是由他二人操辦。
南山書院的格局,終究是小了些。
若管寧和邴原願意接受燕京書院,的確是最為適合。
劉闖當下也不強求,鄭玄更沒有再談論此事。
眼見著年關將至,涿郡縣城裏熱鬧非凡。
鄭玄突然道:“孟彥,來年可還要興兵戎之事?”
劉闖一怔,輕輕搖頭道:“而今幽州上下勞頓,已疲憊不堪。
若再起兵戎之事,恐怕會使得幽州本就不甚牢固的根基壞掉……所以,開春以後,我欲鼓勵農耕蠶桑等事務,至少在入秋之前,不會再有兵禍發生。也算是為幽州父老,求喘息之機。”
鄭玄眼睛一瞇,輕聲道:“如此說來,你欲和袁尚聯合?”
劉闖聽了一驚,詫異向鄭玄看去。
聯袁抗曹的決策,才剛剛決定下來,劉闖內部除少數幾人知曉外。並未傳於他人。
不過。劉闖旋即便想明白了其中關鍵:鄭玄是何等人物?人老成精……這種事情。只要有個蛛絲馬跡,他就能猜出端倪。
果然,鄭玄笑道:“你莫吃驚,這件事我也是剛猜到。
若不是你說要在秋後用兵,我未必能看出端倪。這樣也好,兩年征伐……幽州實已不堪重負。我聽說你準備吸納五十萬流民,確是一件好事。幽州人口確少了些,難與曹操相爭。
不過。若曹操再興兵事,則魏郡、清河必將為戰亂波及。
這兩個地方,也是冀州人口最為興盛之地,到時候你不如設法在兩地多招些流民,也是功德無量。”
根據司馬懿黃閣調查,魏郡和清河兩地,合計人口一百五十萬人,占居整個冀州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劉闖輕輕點頭,“老大人吩咐,闖牢記在心!”
建安六年十二月。連天大雪,染白了河北大地。
鄴城上空。愁雲籠罩。
曹操在豫州、兗州兩地開始征兵,對河北虎視眈眈……
同時,曹操命才投到帳下的大將顏良為先鋒,許攸為軍師屯兵延津,準備在年後跨河而戰。
顏良竟然投降了曹操?
這消息傳到了黎陽之後,袁譚頓時就慌了手腳。
顏良是什麽人?河北四庭柱之一,當年袁紹帳下大將,勇武過人。
而許攸更是袁紹當年的謀主,智謀非凡。這兩人合作反戈一擊,使得黎陽袁軍未戰便亂了陣腳。
許攸和袁氏,已水火不容。
當初他夜奔曹營,令袁紹官渡大敗。
本來,袁紹倒沒想過去找許攸家人的麻煩,可耐不住他手下一幫人揣摩他心意,竟然將許攸滿門抄斬。
等袁紹返回鄴城的時候,已經為時已晚。
許攸一家三十餘口,被殺了個精光……其中更有許攸剛出世的小孫子,也未能幸免。許攸得知消息後,對袁紹恨之入骨。想當年,我為你出生入死,更為你四處奔走,你袁本初才有了而今的基業。可你在做了大將軍後,卻逐漸疏遠於我,對我的計策從來不肯采納……
我也是沒辦法,才離你而去。
可你怎能如此心狠手辣,連我那孫兒都不肯放過?
若非這樣,許攸未必會出面,為曹操游說顏良文醜。畢竟這兩人對袁紹極為忠心……但許攸的資歷比二人更老,勸降之時,更是引經據典,最終使得顏良文醜二人,改變了主意。
特別是袁紹一死,顏良文醜更無半點牽掛。
得知曹操欲出兵河北,他二人便急不可待的想要立功,於是便討來這先鋒之職。
本來,曹操並不放心顏良為先鋒。可這時候許攸卻站出來,表示願為軍師,助顏良攻打黎陽。
這兩個人都是河北舊臣,而且威望極高。
一文一武相得益彰,更重要的是,顏良對許攸素來尊重。
“主公便答應他二人就是。
子遠對袁氏,可謂恨之入骨,早有報覆之心。若不讓他前去,反而會讓他心生怨念……更重要的是,若袁軍知道他們的對手是顏良和許攸的時候,恐怕不用交鋒,便亂了陣腳。”
曹操在賈詡的勸說下,最終決定使顏良為先鋒。
果不出賈詡的預料,這二人才一屯兵延津,尚未出兵,黎陽的袁熙便慌亂起來。
莫說袁熙,就連郭圖也感到緊張。
他心裏面清楚,當初誅殺許攸一家的事情,他可是沒少在裏面推波助瀾。許攸的本事,郭圖心知肚明。若非如此,他也不會對許攸這麽忌憚。所以,當他得知許攸回來,心裏頓時緊張。
“主公,許子遠和顏良聯手,恐怕非同小可。
單憑我等,難是他二人對手,當盡快通知三公子,請他派發援兵前來。”
袁熙有些抹不開面子,但心裏也清楚,這時候不應該再斤斤計較。再三思忖之後,他派人前往鄴城,懇求袁尚來援。袁尚得知消息後,也是大驚失色。父親方過世,河北尚處於動蕩,北方劉闖咄咄逼人,曹操便要出兵攻打?這種情況之下,又如何抵擋曹操那兇猛攻勢?
“今曹賊趁我河北動蕩,出兵來犯。
袁顯思派人前來求援,我當如何是好?”
袁尚話音未落,便見一人起身道:“有道是唇亡齒寒,主公雖與大公子有隙,卻為私怨……而今操賊來犯,關系到大將軍基業。主公切不可因私怨而置公義而不顧,當出兵援助。”
此人,名叫沮宗,是沮授的弟弟。
想當初,沮授認為袁氏不可取勝,故而散盡家財,讓沮宗請辭。
可是沮宗卻認為袁氏必勝,不肯聽從沮授的主意……但也正因為這個緣故,他得到袁尚重用。哪怕是後來沮授歸降劉闖,袁尚對沮宗的信任不改。說實話,袁尚內心裏也存著念想,希望沮授能回心轉意,助他一臂之力。可誰知道,沮授在樊輿亭大敗之後,早已心灰意冷。哪怕他投降了劉闖,卻不願意為劉闖效力,跑去孤竹城找田豐作伴,可算是隱世不出。
不過,沮宗所言,也並非沒有道理。
自己和袁譚雖有些矛盾,卻不能見死不救。
只是……
袁尚剛要開口,又見一人起身,“仲與所言甚是,不過曹操而今氣焰正熾,又有顏良和許攸二人為先鋒,他二人對河北極為熟悉。
今大將軍故去,冀州正處於動蕩……單憑主公前去支援,也未必是那操賊對手,當另起援助。”
說話之人,名叫陰夔,拜豫州刺史之職。
在曹操和袁紹對立的時候,雙方各自分封官員,以至於許多官職重合。
曹操拜賈詡為豫州刺史,可袁紹卻封了陰夔為豫州刺史。這種事情,在東漢末年,諸侯林立時期,乃至於整個三國時期,都司空見慣。就好像袁譚自領車騎將軍,可實際上在此之前,曹操已封劉闖為車騎將軍……誰為正統,誰為奸妄?在這段時間裏,說實話並不重要。
“子敬將軍有何妙計?”
此子敬,非彼子敬,陰夔表字子敬,與魯肅的表字恰好相同。
不過,此事的魯肅,卻遠沒有陰夔的名聲響亮。
陰夔道:“想當初,天子發衣帶詔,有武威太守馬騰署名。
而今馬騰坐鎮西涼,麾下雄兵過萬,實力強橫。主公可使人前往武威,游說馬騰出兵援助。
若馬騰起兵,關中必亂……則操賊勢必會自亂陣腳。
除此之外,主公可再遣人往荊州,請劉表出兵。我聽說,劉玄德而今在荊州棲身,此人與曹操頗有恩怨,定會慨然相助。”
袁尚聞聽,不禁深以為然。
“可不管馬騰還是劉表,恐怕都是遠水不解近渴。”
陰夔猶豫了一下,輕聲道:“其實主公還有一路援兵,卻要看主公心胸若何。”
袁尚一怔,眼睛不禁瞇成一條縫。
半晌後,他輕聲道:“子敬說的,可是那幽州劉孟彥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